﹝最旺的蘇杭街﹞
洋雜貨、銀號、醬料、小食應有盡有
東來大街東西向,與海邊街平行,有各類店鋪七八十間,是最熱鬧的街道。因有和隆、同源、同棧等多家布店和不少專賣簪、梳、脂粉等婦女用品的洋雜貨店,故又稱蘇杭街。
大商號有榮安銀號,是舊式錢莊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小銀行(過去錢莊的儲錢銀庫設在水井里,水井周圍用鋼筋條圍著,并旁有個大轱轆,用?個大竹籮把要下井取銀的人放下去,井下的人先將白銀裝在籮筐里,由上邊的人將銀兩絞上,然后再放下籮筐,把人吊上來。
有制售古勞特產“古勞老豉”及醬油的奇珍、品珍、和珍醬園??箲?zhàn)后,品珍分支出?間調珍醬園,以生產“古勞老豉”出名。
藥材店有兩間在十字路的街口,即利先生的“寶芝堂”(店主是曾任孫中山先生衛(wèi)士的利鐵鋒)和標先生的“致和堂”,另外在街尾有“為民堂”,緊靠它左邊的是郵局;街上還有“同盛”、“蝦記”等咸魚店五六間,“公盛”“新成安”等副食店四五間,出產的南乳肉棋子餅酥香可口,是醉翁們最好的下酒物。陶瓷缸瓦店三家,“華興鏡畫店”?家,“京昌”等文具店三家,“德利”豬肉店?家;專賣婚喪幛聯(lián)、字架店兩家,白鴿票店(賭店)兩家。
街尾有“廣益花生油”制作的帶泥殼咸脆花生和味可口,十分暢銷;有“五豐”、“生記”、“北記”、“吉盛”、“忠信”等酒米店多家。以“怡和酒米店”實力最雄厚,它由梁奕蘊(梁妹)師傅調制產的“不知年”名酒,在抗日戰(zhàn)爭前曾風行海內外;怡和店對面是當時古勞最大的“新新茶樓”,座位四百多個,其出品的八珍窩準面最出名。
﹝茶?興旺﹞
蓋起街道最高樓
茶行街趕集日全街擺賣的是茶山、麗水、鶴城、金崗等地運來的茶葉,遠近聞名。最主要的店鋪是“同珍茶莊”,主人是茶山村的溫長,全年收購青茶的成品或半成品,加工制成“古勞銀針”名茶,還收購茉莉花、米蘭花,加工成香茶,以出口為主。由于茶莊興旺,建起了當?shù)刈罡叩乃膶拥飿鞘綐欠浚钡缴鲜兰o六十年代,它仍是當?shù)刈罡叩慕ㄖ铩?/p>
街上其余的是米店、雜貨店等??拷倍舜笙锟诒钡蹚R旁有幾家花炮工藝制作店,比較有名的是任家旭店,以竹枝為架,糊上色紙,制作出各種冥府樓臺,配以紙制的龍鳳花鳥人物等,供廟會、燒炮等用。街上有施楠基的西醫(yī)內外科診所。轉入大巷口,有新興等幾家建筑店,承接修造房屋,并出售石灰等建筑材料。因這街有幾家打鐵店,又叫打鐵街,它與大巷之間的一口魚塘叫打鐵塘。“打鐵來”店的鐵器,有菜刀、柴刀、鐮刀、鋤頭等,特別是鋤頭,當時是主要的農具之一,質量很好,最受歡迎。